金秋时节,资阳市安岳县合义乡的田野上稻浪翻滚,8000亩水稻迎来丰盈。从种类优化到农机助力,从生态种养到工业链延伸,这片土地正生动演绎着现代农业的精彩转型。
走进合义乡大安村,大型收割机络绎在田间,收割作业高效进行。种粮大户杜红梅正站在刚收割完的田块旁,她抓起一把稻谷说:“本年咱们试种的是品香优秱珍,亩产达1200斤,产值十分好!”
杜红梅介绍,她承揽的200亩稻田,估计今秋可收成120吨优质稻谷。此时,收割机放粮口正将稻谷倾倒进村团体的运输车,这些金黄的稻谷行将进入大安村归纳耕耘服务中心完结“蜕变”。
“曾经水稻收割后最让人头疼的便是晒粮,天天盯着气候预报,一下雨就心慌,还得占用马路晒谷,既不安全又功率低。”杜红梅对记者说。现在,村团体购入的烘干设备彻底处理了这一难题。稻谷从田间直接运抵归纳耕耘服务中心,通过自动化烘干脱水,不再受气候限制。功率提高了,质量也更有保证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从收割机、运输车到烘干机,悉数由村团体一致装备。通过统筹调度与服务,既降低了农户出产所带来的本钱,也强大了团体经济,完成了“农户省钱、团体增收”的双赢局势。
烘干仅仅第一步。随后,稻谷被送入日加工能力30吨的出产线,通过除杂、剥壳、精选、真空包装等全自动流程,变身成为“米钰福”品牌大米,包装精巧、米粒晶亮。
“曾经卖散装稻谷,价格低、赢利薄。现在做成品牌大米,直接进商场,价格提了上去,赢利空间大多了!”杜红梅快乐地说,村团体将会集收买他们大户栽培的水稻,通过标准化加工后面向商场出售。据当地测算,每年可为村团体经济带来超200万元的收益。
大安村归纳耕耘服务中心的建成投用,不只完成了水稻出产、加工、出售一体化,更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办理跃升,让“粮袋子”真实变成增收致富的“钱袋子”。
眼下,正值水稻收成时节,合义乡8000亩水稻仍在续写丰盈故事。一座服务中心、一条加工线、一个优质品牌,正悄然重塑当地农业相貌,为新时代“天府粮仓”建造贡献出坚实的“合义力气”。(供稿/供图:安岳县融媒体中心 潘政吉)